“核酸营养品”之争尚未最后平息,而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的夸大宣传现象已成为近期的热点话题。
北京联合大学营养保健食品研究所所长金宗濂教授认为,保健品厂商能够长时间地做虚假和夸大的宣传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管理有漏洞可钻。
最近5年来,我国卫生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接近3000种,而日本在近10年里总共只批准了122个功能性食品。目前批准国内保健品的门槛较低,批准上市的保健食品几乎都是“第二代保健食品”。所谓“第二代保健食品”,只需要做功能试验,验证产品具有功能效果即可批准生产。如厂家宣称某产品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,他只需要做功能实验证明该产品对于抗衰老确实有一定效果即可,并不需要弄清产品到底包含哪些功能因子,延缓衰老抗疲劳的作用机理是什么。在日本或者美国,这样的产品则不能作为保健食品批准上市。而“第三代保健品”则要求明确产品的功能因子,同时也弄清产品的作用机理。
过低的门槛造成国内保健品行业大量的低水平重复,而恶性竞争又使行业发展走进一个“怪圈”。我国保健品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,到90年代中期保健品市场最红火时,全国生产企业多达3000多家,产品4000多种,销售额突破300亿元。但是风光一时的保健食品往往都因为夸大宣传等原因,最终将自己带进“死胡同”。
保健食品夸大功效已经成为普遍现象,使保健食品在消费者心中失去信誉。在美国和日本,保健食品日益受到关注,信任度正在上升;而在我国,人们对于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则有所下降。
(《中国青年报》2001.3.20)